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显示设备已无孔不入地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清晨,手机屏幕亮起,推送着新一天的资讯,唤醒我们的感官;工作时,电脑显示器成为我们与世界沟通协作的桥梁,承载着无数创意与决策;夜晚,电视屏幕又为疲惫的身心带来放松与娱乐。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长时间面对这些电子屏幕后,眼睛常出现干涩、酸胀,甚至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
在此背景下,第二届健康显示大会于 2025 年 7 月 16 日在北京盛大召开,承载着行业的使命与大众的期盼,为守护视觉健康探寻破局之道。老马虽然不是大会的主办方,也参与了筹备第二届健康显示大会,工作强度稍微大了一些,眼睛很快便发出 “抗议”,那种酸涩与疲劳,严重影响了工作状态与生活质量。这绝非个例,随着显示设备使用时长与频率的飙升,视觉健康问题正如阴霾般笼罩大众,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议题。
时代之需:健康显示大会缘何而来?
老马2003年入行,也算见证了显示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到如今的液晶(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乃至更前沿的 Micro LED 等,每一次技术迭代,都极大提升了屏幕的分辨率、刷新率与色彩表现力,为我们带来更逼真、流畅的视觉享受。但在追求极致画质的征程中,视觉健康一度被边缘化。市场竞争聚焦于参数竞赛,高分辨率、高刷新率成为厂商宣传的焦点,却忽视了用户长时间观看屏幕时眼睛所承受的负荷。
展开剩余87%如今,随着近视率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急剧攀升,社会对视觉健康的关注度呈井喷式增长。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形势极为严峻,2023 年近视率已达 52.7%,且低龄化趋势明显。近视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更可能对未来职业选择等产生深远限制。这一问题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多项政策密集出台,全力推动近视防控工作。在此大背景下,显示行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方向,“健康显示” 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成为关乎亿万民众健康福祉的刚性需求。
大会的指导单位领导,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敏在大会致辞中强调,“当科技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护眼’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须答好的民生题。行业需要深刻意识到:智能显示硬件的升级,不能只追求分辨率、刷新率,更要把‘护眼’作为核心竞争力;市场的发展,不能只看规模,更要担起守护公众健康的责任。” 这一番话,如黄钟大吕,敲响了行业变革的警钟,也点明了健康显示大会召开的核心要义 —— 汇聚行业力量,以技术创新为笔,以标准建设为墨,书写视觉健康的全新篇章。
护眼密码:大会科普的关键知识
在大会现场,医学专家与行业精英围绕显示设备对视觉健康的影响机制展开深入探讨,为我们揭开了隐藏在屏幕背后的 “护眼密码”。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教授、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浩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形势严峻,2023 年近视率达 52.7% 且呈低龄化趋势,这一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多项政策持续推动近视防控工作。他强调,健康显示绝非单一技术的堆砌,而是 “医学需求 + 技术创新” 的深度耦合。从医学角度剖析,长时间近距离观看电子屏幕,屏幕发出的蓝光、频闪以及不恰当的亮度、对比度等,都会干扰眼睛的正常生理调节,引发视疲劳,长期积累可能导致近视等问题。其中,蓝光因其波长短、能量高,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对视网膜细胞具有潜在的光化学损害作用,成为影响视觉健康的 “头号元凶”;而频闪则会使眼睛在不断适应光线变化中产生疲劳,尤其在低质量的显示设备上,频闪问题更为突出。
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日常使用电子设备时该如何护眼呢?专家给出了一系列实用建议。首先,要注意屏幕亮度与环境光的匹配。避免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使用高亮度屏幕,也不要在强光直射下观看屏幕,尽量使屏幕亮度与环境光保持柔和过渡,可开启设备的自动亮度调节功能,让屏幕根据环境光实时调整亮度。其次,控制观看距离与时长。遵循 “20 - 20 - 20” 原则,即每看屏幕 20 分钟,向 20 英尺(约 6 米)外远眺至少 20 秒,让眼睛得到充分放松;观看距离应保持在屏幕对角线长度的 3 - 5 倍左右,此外,选择低蓝光、无频闪或频闪危害低的显示设备也至关重要,可关注产品是否通过权威机构的护眼认证。
本次大会发布的《显示设备金 E 护眼认证规范》也可以成为消费者选购的重要参考。中国电研威凯认证市场与运营中心副主任方捷对规范解读时表示 , “金E护眼认证”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的莱茵’认证体系,通过多维度严苛测试与场景化验证,让消费者选购有章可循。这一规范覆盖主流显示设备,从硬件到健康影响建立全链条评价,采用‘型式试验 + 获证后监督’模式,企业需经 15 个工作日专业检测才能获证,证书可在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确保‘质量可量化、认证可追溯’。”
其实三个小时的大会信息量很大,老马参与的圆桌论坛也充分碰撞出了火花,会后老马发了条朋友圈说了点感想,供各位看官参考:
1)养成好的用眼习惯比选择护眼产品更重要;
2)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谈虎色变,我们离不开显示,只是要有度;
3)没有一款产品能满足所有场景,要学会根据场景切换设备;
4)不要只盯着孩子,自己和爹妈的眼健康也值得你关心;
5)使用电子显示设备时候,环境光的构建也要引起重视;
6)不知道咋选就选有金E认证的。
产业行动:企业如何携手共筑护眼长城?
大会上,洛图科技总经理朱圆圆发表报告,预计在2025年全球典型显示设备出货量将突破22亿台。其中,在中国市场,对护眼要求比较苛刻的智能手机、学习平板、电竞显示器市场销量将分别达到2.96亿台、713.7万台和990万台,同比分别增长3%、20%和22%。未来,护眼将成为所有显示设备具有的标配性能之一。
在当前视觉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企业会忽视这一关乎民生的重要议题,各大企业早已积极行动起来。在本届大会上,众多企业不仅展示了一系列前沿护眼技术与创新产品,多位嘉宾的发言也为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
京东方 LCD 产品开发中心总监王凯旋分享了京东方构建的自然光显示技术体系,该体系涵盖自然光谱、自然光形、自然时变及自然振动四个维度,旨在为用户呈现如自然光般舒适健康的显示方案。王凯旋强调,健康显示的核心在于 “自然舒适的创新理念” 与 “全链路协同的创新模式”。通过模拟自然光谱,减少有害蓝光的同时,最大程度还原色彩真实度;自然光形技术则优化光线传播方式,使眼睛接收光线更均匀、柔和,降低视觉疲劳;自然时变功能模拟自然光在一天中的动态变化,让屏幕亮度与色温随时间智能调节,贴合人眼生理节律;自然振动技术则通过细微振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长时间观看屏幕带来的不适。依托这一技术体系,京东方为消费者打造了全方位健康显示体验。他表示,未来京东方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携手产业链伙伴共建视觉健康评价体系,合力探索前沿创新技术,共筑极致健康的显示新视界。
海信在健康显示领域同样成绩斐然。海信显示事业部预研与技术管理中心总经理王烨东介绍,RGB 三维控色显示技术正成为健康显示领域的一大突破点。传统液晶显示技术在色彩控制与蓝光防护方面存在一定局限,而 RGB 三维控色技术实现了从单一控色到光色同控的跨越,引领液晶显示进入了 RGB 多基色显示时代。该技术通过对红、绿、蓝三基色的精准控制,在画质指数级提升的同时,优化光谱能量分布,有效降低了蓝光占比,减少了反射和眩光。以海信 RGB - MiniLED 电视 UX 为例,其应用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 RGB 光色同控 AI 画质芯片、高效高可靠性 RGB - MiniLED 背光芯片,解决了困扰液晶显示多年的光色同控技术难题,推出了全球首款 116 英寸 RGB - MiniLED 电视。王烨东表示,RGB 三维控色显示技术的护眼价值不仅体现在高端电视产品中,更需覆盖到多元场景。未来,该技术将围绕色彩要素、光谱要素和亮度要素的提升来改善视觉舒适度,推动行业从 “被动防护” 转向 “主动健康干预”,为青少年学习、家庭观影等场景提供更精准的视觉健康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全场景护眼生态。
AOC 作为显示行业的领导品牌,也带来了获得 “显示设备金 E 护眼认证” 的 AOC 爱瞳圆偏光电竞显示器 Q27G4SL/WS。这款显示器采用 BOE 圆偏光技术,可模拟自然界阳光的特性,使人眼不同区域均匀接受光线,大幅减少光线对晶状体和视网膜的定向刺激。并辅以硬件级低蓝光与 DC 不频闪技术,从源头降低有害蓝光辐射与屏幕闪烁干扰,三重技术协同实现健康护眼。同时,在开启护眼功能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显示器不偏色,为电竞游戏玩家提供了高性能且护眼的优质选择。
不仅如此,飞利浦、卡萨帝等企业也在大会上展示了各自的护眼创新成果。飞利浦 EVNIA 舒视蓝 4.0 全球首款圆偏光显示器 27M2N3500UK,在 2K 300Hz 高性能基础上,融合圆偏振光技术,结合软硬件防蓝光及 DC 调光,实现了电竞级性能与健康用眼的平衡;卡萨帝艺术电视壁画 M70 通过 RGB 16bits 环境光传感器实现 AI 亮度色温自适应调节,搭配黑晶屏 pro 与 QD - Mini 技术,叠加低蓝光、无频闪设计及儿童模式,重新定义了健康观影标准。这些企业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为健康显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让我们看到了视觉健康未来的无限可能。
写在最后:
第二届健康显示大会的落幕,并非终点,而是行业协同攻坚的新起点。老马与瑞物评测室创始人毛俊霆、中关村在线副总裁蔡晓鹏等主办方领导的共识已然清晰:这场守护视觉健康的战役,需要以年为单位持续深耕,让健康显示大会成为常态化的交流平台。产学研各界嘉宾的积极响应,更印证了一个真理 —— 唯有打破产业链壁垒,才能让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与市场教育形成闭环,让每一项创新都能精准对接大众需求。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显示与视觉健康分会秘书长黄卫东的警示振聋发聩:当前健康显示领域的技术碎片化、标准不统一,恰是阻碍产业前行的 “暗礁”。这意味着,未来的征程需要协会统筹全局,让企业的技术突破、检测机构的专业认证、科研单位的医学研究形成合力,将分散的创新星火汇聚成燎原之势。当每一份技术方案都能落地到教室的黑板屏、办公室的显示器、家庭的电视墙,健康显示才能真正从实验室走进生活场景。
从医学研究揭示的护眼知识,到企业创新推出的前沿技术与产品,再到权威认证规范的发布,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实的视觉健康防线。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标准的持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健康显示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会真正融入生活的每一处光影之中,为我们带来清晰、舒适且健康的视觉体验。让我们携手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共同迎接一个更加明亮、健康的 “视界”。
发布于:湖北省在线配资机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