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深夜喊话,听起来像是生意场上的推销,实际上却是地缘政治博弈的另一出戏码。看似一场关于石油的交易,背后却藏着全球经济、外交关系和能源格局的激烈角逐。美国原油滞销,中国为什么不买?这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战略账。
一、特朗普的“油推销”,卖家是真心还是套路?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多少有点让人一头雾水。他一边忙着调解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一边绕了个大弯子,把中国拉进来,话里话外都是希望中国多买点美国的原油。表面上看,这是在卖油,实际上却是捆绑了太多地缘政治的算盘。
事情的背景是这样的:不久前,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愈演愈烈,霍尔木兹海峡这个全球石油运输的咽喉要道差点被封锁,国际油价一度蠢蠢欲动。而美国的介入,促成了双方的短暂停火。特朗普趁机出来喊话,说中国可以继续买伊朗的石油了,顺便希望中国也多买点美国的油。乍一听,这像是特朗普在“给中国面子”,实际上他算的是另一笔账。
美国石油滞销的原因并不简单。先说成本问题,美国的原油从墨西哥湾运到中国,成本比中东航线高出40%,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战时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中国买美油的到岸价格每桶比俄油或伊朗油贵了8美元。而且,美国的石油质量和价格并没有显著优势。再加上中国通过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管道运输,不仅成本低,还能用人民币结算,何乐而不为?
二、中国不买美国油,真的是经济账?
其实不然。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博弈。从特朗普发起对等关税战以来,中美两国在能源上的合作就一路下滑。2025年,中国首次把原油纳入反制清单,美国石油的市场份额从8%跌到1.8%,基本上就是被挤出了中国市场。
而中国的能源战略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中国一直推行“鸡蛋不放一个篮子”的能源政策,原油进口来源不再依赖单一国家。俄罗斯、沙特、加拿大轮着签大单,伊朗的石油也通过人民币结算,加上中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原油对外依存度从72%降到68%。中国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原油进口国有过多的依赖。而且,从长远看,中国还要搞碳中和,油能少买就少买。
美国这边却是“精神分裂”的操作。一边对中国高科技企业打压,一边又希望中国接盘美国的滞销原油;一边封锁伊朗的原油出口,一边又暗示中国可以继续买伊朗的石油,简直是自相矛盾。
三、“卖油”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
美国原油滞销,不仅仅是因为运输成本高、关税壁垒,还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策略密不可分。自从美国从原油进口国变成出口国后,它的能源政策就变得越来越具有攻击性。制裁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出口,就是为了挤占全球市场份额,逼迫其他国家买美国的高价油。
不过,特朗普的算盘也不一定全能如愿。中国早就看透了这些套路,最近中俄刚刚签署了《2030能源合作路线图》,伊朗石油也在人民币结算的框架下顺畅流通。再加上中国的新能源发展,美国想用石油拉拢中国,基本上是“门都没有”。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自己国内的媒体也不买特朗普的账。特朗普提到让中国继续买伊朗的石油,立刻就被解读为美国可能会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可实际上,美国并没有任何理由这样做。毕竟,伊朗的核设施还在,美国制裁的理由依然存在。
四、特朗普的喊话,折射出美国的焦虑
从特朗普的操作可以看出,美国在能源和外交上的思路越来越复杂。一方面,它想通过制裁伊朗来巩固自己的石油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它又不得不在中东冲突中扮演调解人的角色,防止油价暴涨拖垮全球经济。
但问题是,美国的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早已让其他国家心生警惕。中国不买美国的油,本质上是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制,也是对美国地缘政治策略的防备。
未来,美国的石油出口想要翻身,恐怕得先从内部解决问题。比如降低关税、优化运输成本,甚至需要彻底改写与其他国家的能源政策。但就目前来看,这些都显得遥遥无期。
结语
特朗普的喊话看似是一场“石油推销”,其实是美国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的交锋。中国不买美国的油,既是经济上的选择,也是战略上的必然。未来,美国石油是否能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关键还在于它能否真正放下对抗的姿态,做出实质性的让步。
看完这场“卖油秀”,你怎么看?如果你是中国,会选择买美国的石油,还是继续和俄罗斯、伊朗深度合作?留言告诉我们你的想法吧!
在线配资机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