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基本养老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毕竟“退休”后所享受到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即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不过,由于制度设计、参保对象、缴费方式及待遇计发办法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又导致现阶段我国并行2套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即分别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前者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备“强制性”,《社会保险法》与《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及时、足额缴纳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各项社保费。
后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则并不“强制”征缴,而是以自愿为原则,即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与农村居民可以选择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期60岁后享受待遇。
毫无疑问,由于缴费模式设计的不同,再加上职工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都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计发原则,进而导致广大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远不及退休职工。
那么,对于在以往年度缴费档次比较低的参保居民来讲,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来提高60岁时实际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呢?显然,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我们就展开详细的介绍。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一次性提档补缴”
众所周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若想要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根据政策要求需同时满足2个前提条件,即年满60周岁和累计参保缴费满15年,然后才能享受待遇。
不过,由于之前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以及参保缴费意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绝大多数的参保居民所选择的缴费档次比较低,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居民,缴费档次可能每年仅只有几百元。
显然,根据“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基本原则,参保居民的缴费档次低,自然也就会导致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计存储额较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水平低,影响基本养老金的水平。
鉴于这一现状,部分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了新措施,即一次性提档补缴。简单来讲,所谓“一次性提档补缴”指的是参保人员以往年度的缴费档次较低,希望通过提档补缴的办法来增加个人账户积累、提高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水平的一种方式(目前仅部分地区适用)。
比如举个简单的例子,杨阿姨今年12月份即将满60周岁,此前一直是按照500元/年的档次缴纳的居民养老保险,而当地目前已经出台了提档补缴的政策,在向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了解清楚之后,她便选择按照3000元/年的标准一次性提档补缴了以往14年的基本养老保险。
60岁农民按5000元标准“一次性提档补缴”14年的养老保险,能多领多少基本养老金?
问题来了,在2025年刚好满60周岁的农民,若按5000元标准“一次性提档补缴”14年的养老保险费用,在其办理手续之后实际每个月能领多少钱的养老金呢?又多领多少钱呢?
以安徽合肥为例,假设张大爷此前一直按照500元的档次缴纳居民养老保险,对应财政补贴为70元。根据规定,张大爷需要累计参保缴费满15年,才能办理养老待遇领取手续,即在忽略个人账户计息因素的前提下可计算得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计存储额为8550元。
然后,结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公式,可以得出张大爷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待遇计发标准为8550÷139=61.5元,然后再加上245元/人/月的基础养老金,合计306.5元。
而若张大爷在2025年一次性选择高档次缴费标准补缴2025年(不含2025年)以前已缴费年度的保险费,比如其选择按照5000元的标准一次性提档补缴以往14年的养老保险费,那么其需要补缴的总费用为(5000-500)×14=63000元,然后全计入到个人养老金账户。
不过,从目前来看,一次性提档补缴是不享受财政补贴的,所以在其提档补缴费用之后,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计存储额便达到了71550元,同样是60岁,个人账户养老金为514.75元。然后,再加上每月245元的基础养老金,可以计算得出基本养老金待遇为759.75元。
然后,再将两组数据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若张大爷不考虑提档补缴,那么其每个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仅仅只有306.5元;而若其选择一次性提档补缴14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则每个月可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为759.75元,比之前多领了453.25元/月,晚年生活相应会更有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城乡参保居民尤其是咱们农民朋友不妨可以选择“一次性提档补缴”的办法来提高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计发水平,以更好地保障晚年生活。另外,在提档补缴之前,也一定要提前咨询当地的社保部门确认当地是否出台这样的措施,毕竟就现阶段来讲,“一次性提档补缴”政策在全国并非完全统一。
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全部内容,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感谢您的支持!
在线配资机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