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登场却只打13分钟,末节直接被摁在板凳上看着球队输球——这就是李月汝在7月26日飞翼对阵女武神比赛中的真实处境。 更扎心的是,她全场4次出手全部是三分球,只命中1球,最终数据定格在4分2篮板。 从7月23日对阵老东家风暴时三分2投全中、+13效率值的惊艳表现,到三天后沦为球队边缘人,中国女篮核心的WNBA之路正遭遇冰火两重天。
达拉斯飞翼教练组的用人策略引发巨大争议。 当女武神末节疯狂追分时,飞翼连续三次换人都跳过了李月汝。 替补席镜头捕捉到她独自坐在最后一排低头刷手机,而其他替补球员正在热烈讨论战术。 这种场景在她效力国内联赛时期从未出现过。 事实上,她本场13分钟的出场时间已是全队8人轮换中最少,甚至低于新秀球员。
技术统计暴露了更残酷的现实。 本赛季李月汝场均数据为8.5分7篮板,但近五场比赛出现断崖式下滑,最低仅得4分2篮板。 对比她加盟初期助飞翼打出5胜4负(此前战绩为1胜11负)的高光时刻,如今球队重回7胜18负的联盟下游位置,她的战术地位随之崩塌。
战术板上的冲突日益尖锐。 传统中锋出身的李月汝本赛季46%的得分来自篮下强攻,但7月26日之战她所有出手都集中在三分线外。 这种刻意转型被球迷质疑为“自废武功”——毕竟她在欧洲联赛曾单场轰下28分14篮板,内线命中率超70%。 飞翼教练组试图开发她的空间属性,但25%的三分命中率显然无法说服管理层。
更衣室的隐形壁垒同样不容忽视。 英语听力不足让李月汝难以理解复杂战术术语,例如球队“Chicago”战术包含的5种变化。 当队友讨论战术时,她往往沉默地用冰袋敷着膝盖。 这种沟通障碍直接影响执行力——专业分析指出她的投篮准备时间比WNBA平均水平慢0.3秒,这在高速攻防中足以决定球员命运。
球队战略调整将她推向绝境。 随着主力中锋麦考万等人伤愈归队,飞翼开始更多使用五小阵容,让身高193cm的海莉顶替五号位。 当对手派上传统中锋时,教练才会启用李月汝,但这种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少。女武神队赛后更透露,他们专门研究李月汝的录像制定限制策略,这进一步削弱了教练组的信任。
留洋背后的代价令人动容。 为征战WNBA,李月汝主动放弃国内联赛数百万年薪,选择全年无休的海外征战。 她的经纪人团队至今仅发布“继续努力”的微博,而飞翼管理层虽承诺给中国球员机会,实际操作却与宣传存在明显落差。
体能报告显示她正进行水下特训提升心肺功能,但飞翼未来六天四战的魔鬼赛程中,教练组已明确表示要“优先保障主力状态”。 这意味着李月汝短期内仍将从垃圾时间打起。
从土耳其联赛MVP到WNBA板凳边缘,25岁的李月汝坐在替补席最后一排的身影,映照着中国球员留洋最真实的困境。 当现代篮球与传统中锋的碰撞愈演愈烈,她的每次呼吸都在重新学习如何生存。
在线配资机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